分享給家人的防疫信

Ya-Wen Hsu
May 16, 2021

防疫是一場長期戰,要認真面對以適應現下環境。

Photo by Griffin Wooldridge on Unsplash

這幾天台灣疫情突然變得緊張,我把處在重災區紐約市 14 個月以來的防疫經驗,急忙寫下傳給在台親人做些提醒。希望能幫助大家降低焦慮,在防疫升級能有些方向瞭解該如何做。

防疫同時,也要注意心理健康

  1. 非必要不出門。
  2. 外出戴單一口罩(一般醫療),若戴雙口罩(布 + 一般醫療)。注意口罩舒適度,戴好再出門,戴上口罩不摸臉。在鼻樑處黏不織布膠帶,減少眼鏡霧氣。口罩鼻樑、臉頰兩側空隙最容易被忽略。
  3. 外出攜帶備用醫療口罩和酒精乾洗手。隨時消毒手。要換口罩時選在室外附近無人處更換。 乾洗手和酒精消毒要注意成份:酒精濃度 70% 以上
  4. 規劃待消毒的區域。所有帶進家門的衣物在此區域做消毒或放置。
  5. 回家時更換衣物、消毒鞋底和門把、脫口罩後洗手。
  6. 在外面有使用手機,回家也要消毒。螢幕要用布消毒,或使用UV光。
  7. 開門接收包裹戴口罩,包裹收進來放置在待消毒區等兩天後再開。放好包裹要洗手。病毒會根據各材質環保袋、紙箱存活時間不一。
  8. 不在餐廳內吃東西。外帶或外送食物,裝進自己的碗洗手後再吃。從外面帶回來的東西,全擦拭消毒過後再收起來或放冰箱。接領外送食物時先戴上口罩再開門。
  9. 減少去超市次數、避開人多時段去超市採買,能線上訂購則以線上為優。
  10. 避免吃生食。少用紙鈔。
  11. 備足慢性病藥品。
  12. 洗手用肥皂洗至少 20 秒(唱兩遍生日快樂歌)。
  13. 與人保持社交距離。最簡單就是將他人(未同住親友亦同)都當作是潛在感染者。
  14. 注意身心健康不恐慌。
  15. 隨時查看 CDC 網站。

無時無刻洗手消毒

把自家當無塵無毒室對待,進門前要先做好消毒。進家門後更換衣服、脫口罩、洗手後消毒門把、鞋底、手機,消毒從外面帶進來的東西,全擦拭消毒過後再收起來或放冰箱,消毒放置區的地板,全部消毒完再洗一次手。

衣服更換部份分兩類:消毒放置兩天再穿或直接丟洗衣籃

常被忽略要消毒:手機、鞋底、門把和地板

觸摸任何物品,尤其從外地進來的物品,要更小心處理。像是接收外送食物時先戴上口罩再開門。買外帶或外送食物,換裝進自己的碗,洗手後再吃。不在附近有旁人的路上邊走邊吃或邊喝飲料,全部帶回家再換容器吃。

口罩戴好戴滿,戴上口罩不摸臉

我是戴兩層口罩出門,棉布口罩+一般醫療用口罩。口罩定時更換外,布口罩也要定時更換清洗。挑選合適尺寸的布口罩,也可加強臉部覆蓋範圍及密合度。口罩舒適度也很重要,確定戴好再出門,絕對要避免外出時想隨時調整口罩,增加觸摸口罩次數或使得口罩沒戴好或不小心摸到自己的臉。若碰到口罩再隨即用酒精消毒手。

如果天氣太熱,戴兩層口罩不舒服,不如一個口罩戴好戴滿,減少手部接觸到口罩或臉的次數、口罩要戴好更為重要。

我會在鼻樑處黏不織布膠帶,減少眼鏡霧氣也可幫一點口罩位置固定。外出攜帶備用醫療口罩和酒精乾洗手。在外面要不時消毒手,若要換口罩時等到室外附近無人處再進行更換。

非必要不出門、不聚會、改變採買習慣

出門前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否有必要性,若沒有就留在家裡,取消這次外出。超市採買要避開人多時段。如可以線上購物採買就改為線上進行。不要爆買,盡量挑期限較長的食品、冷凍蔬菜或水果乾,減少出門次數,每次出門採購,思考約 3–5 個禮拜量,最重要仍是買自己會吃的食物。

在疫情期間刻意與他人保持距離和減少聚會,大家都可以理解的。

要注意長時間待在室內運動量會大減,加上減少聚會與人交流和防疫改變生活的壓力,心理會在無形中受到影響。平時要多留意自己的身體和心理變化並保持運動習慣。

常瀏覽 CDC 網站,隨時更新知識和正確防疫觀念

除了要隨時留意政府最新消息和政策外,對於預防 COVID-19 的觀念可瀏覽美國 CDC 網站。口罩類型、戴法建議、防疫做法、疫苗相關等常見問題,都能在 CDC 網站中找到解答。落實正確防疫,才是讓疫情控制下來的主因,忍耐一段時間不方便,是為了盡速回到過去正常生活,不要像紐約疫情拖久使得損失更慘重。

台灣疾病管制署 Facebook 專頁:疾病管制署- 1922防疫達人

g0v 公民科技社群:全民新冠肺炎 (COVID-19) 疫苗資訊

g0v COVID-19 Info 疫情資訊野生整合平台

訊息查核:Cofacts 真的假的

--

--

Ya-Wen Hsu

Remote worker. Stationery enthusiast. Know how to play the piano. Self-taught. Exploring the coding world.